海绵城市要建好还需摆平这些拦路虎

時間: 2019-09-26
視聴回数: 6

 

“昆明五华区明确2016年建设海绵城市试点,海南三亚‘海绵城市’规划评审确定建设用地74.7平方公里,山东济南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福建厦门敲定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总面积255.22平方公里……”近一年来,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可谓如火如荼,这其中有的城市已经于去年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始从规划设计进入施工阶段。有些城市则处于准备申报过程中,构想的提出和实现还有很长路要走。

同时,住建部日前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今年10月底前设市城市要完成海绵城市规划草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已经成为各市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各地区由于没有足够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经验,建设模式有待探索,如何能“摸着石头成功过河”,让“海绵”真正吸水、蓄水,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绵城市如果采用PPP模式建设,如何实现投资回报是资金落实的关键所在。由于可供业主选择有经验的建设实施企业基本没有,目前只有利用国际团队成员进行项目建设,才有可能完成符合国家验收指标要求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因地制宜”是个精细活

应该尊重科学,不应过分夸大或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南方一些地区土质是黏土,雨水下渗率很低,需要在地下铺设收集管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多个提案提出要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然而,如何因地制宜,达到预期效果,在不同地区还存在争议。相关媒体在广东走访时了解到,虽然有些地区将要建设海绵城市,但有专业人士表示,由于雨季地表径流量瞬间过大,即使建设海绵城市也可能难以起到海绵体吸释作用,故还需斟酌。

对此,国际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工程实践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颖夏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不同气象条件的地域都有实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不存在不适用问题。“但是具体城市要结合其降雨情况、气象情况、地下水情况、土壤情况、植物生长情况。无论是新建城区还是高密度的老城区都能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手段的有机组合来实现对径流和水质的控制,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要求。”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则认为,首先应该尊重科学。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一刀切”,过分地夸大或者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的作用。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减少径流总量、减轻径流污染、美化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遇到大暴雨,若没有管渠系统的快速排放,城市还是会面临内涝的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灰色雨水基础设施(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以管渠、水池、泵站等为主)有机结合在一起。”他说。

李俊奇强调,海绵城市需要因地制宜建设。“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水资源、水环境等情况差别巨大。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土质是黏土,雨水下渗率很低,下凹式绿地的设计与其他土壤渗透性强的地方就有差别,需要在地下铺设收集管,及时将过量雨水导出。”

 

住所:上海市南匯区宣橋鎮三かまど都市型工業園宣夏路382号
郵便番号:201399
電話番号:86-021-58032190
ファックス:86-021-58032188
連絡先:張社長
メールボックス:webmaster@sh-guangyuan.com
公式WeChat
公式サイト
Copyright ©2018 - 2023  上海怡展实业有限公司
Rhino Cloudはエンタープライズクラウドサービスを提供します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上に戻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