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地下综合管廊这种集约化的管线建造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易于对管线进行扩容和维修,避免了道路的反复开挖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管线敷设在专门的管廊空间内,安全性也大大地提高,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因此,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在大中城市里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城市实现节能降耗的优选途径。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每年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投资1.2亿元,总投资就达1万亿元,拉动投资作用明显。
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而我国城市管廊发展严重滞后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城市综合管廊系统已经成熟。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综合管廊的国家,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001年日本全国已兴建管廊就已超过600公里的综合管廊,成为亚洲第一。美国综合管廊系统虽然不成体系,但建设水平同样成熟。
我国第一条综合沟始于1958年,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重点城市已有成功试点并取得许多宝贵经验。虽然已有成功试点,但截至目前全国综合管廊总长度仍不足百公里,在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和建设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资金和制度两大制约因素逐步破除,综合管廊迎来确定性发展。
资金和制度是制约我国管廊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1)综合管廊属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以政府为投资主体。有限的政府财力制约了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速度。2)制度问题的主要要症结在于各相关职能部门定位模糊,环保部门、财政部门、管线部门等相关职能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
15 年8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是针对管廊发展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可行措施,包括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融资模式多样化、编制专项规划并完善规范标准、明确施工主体、实施有偿使用等。政策先行逐步打破发展瓶颈,城市综合管廊真正迎来发展春天。